感恩遇见,感恩加入“领军人才培训班”这个大家庭,感恩在“宝藏一组”,尤其是在亲爱的赵老师和我们组长的带领下,感觉每天都在进步一点点。上周出示研讨课后,在大家评课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又加深了对正比例的意义乃至整个单元的理解。有了这次体验后,我想:作为特岗教师,自从来到杨庄小学后,虽然把“五会课堂”、“小组建设”和“教学评一致性”落实方面的具体做法多次与老师们分享,但效果并不明显。不妨利用好线上教学的便利机会(学校有钉钉工作群,不用单独邀请老师加入班级就能听课,非常方便),把我们杨庄小学的数学教研组也带动起来。
上周末,提前联系了三名年轻教师,让她们利用这周时间分别出示一节公开课,组织教研组的全体老师听评课。为了活动开展更有效果,我们还邀请了林校长参与听评课活动。林校长非常支持我们工作,三位老师也非常给力,分别安排在周一下午第1节(小数的意义),周二上午第3节(通分)和周四上午第2节(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进位加法),就这样,在我们线上教学的同时,见缝插针地听评了三节课。周一下午的课就在放学后趁热打铁接着评课,周二上午的课利用中午时间评课将近到12点,周四上午利用大课间评课。老师们认真参与听评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可喜的是老师们已经有了主动以“五会课堂”为抓手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意识,大家在评课过程中也注意从目标的制定、评价任务的设计和实施等方面进行评课。这一点让我感觉很开心。但大家在学习目标的制定方面还需要精准并做到可评可测,比如:二年级《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进位加法》,老师制定的学习目标是:1.通过情景图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2.学会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一次进位的加法,能说出计算过程;3.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正好前期参与低年级教师的备课设计,赵老师建议低年级学习目标要制定得简洁清楚,学生能看懂。学习目标应该是指向学生的学习结果的,而且应该是本节课的新知识和技能等,因此我建议老师把第1条学习目标去掉,将两条学习目标修改为:1.会算;2.会说。后期两个评价任务也一直围绕“会算”和“会说”这两个目标进行评价。一位教一年级的男教师说:“以前听张老师的课都是高年级的学习目标,这么一说我们就清楚低年级怎样制定计算类课的学习目标了。”
在评课过程中,大家深深的感受到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及时的提出修改的建议,大家都很受益。周末,我们又安排了两名老师(学校共有8名数学老师,其中两位是学校副校长和主任)下周准备讲公开课,我想就这样“不忘初心,逐步推进”,一定会悄悄带动教师成长,也倒逼自己的成长,从而促进师生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