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学生刚升入二年级后,班内新转入一名小郑同学,上课听讲注意力不集中,而且经常咬手指,两只小手的手指甲都啃光了,根本不用剪。我想帮他纠正,但平时所学的心理学知识,提醒我不能进行“负强化”纠正。
我首先找到小郑同学,与他谈心,问他是不是从安丘转入新学校,有点陌生、紧张?他搓着小手说:“有点儿,我还不认识班上的同学。”了解情况后,我在班上先给同学们讲:“当我们来到一个新的陌生环境,是不是心中有点儿紧张。”同学们边点头边回答:“是”。“我们班新来的小郑同学就遇到了这种情况,我们该怎样帮助他呢?”
“多陪他聊天、玩游戏、介绍新同学,让他多熟悉这里。”
“真好!真是好主意!相信大家一定能做到。”
然后我又与他爸爸取得联系,了解到孩子之前也有咬手指的习惯,而且多次强调也没效果,正为此发愁呢!看来不单单是因为适应新环境有点儿紧张,而通过咬手指甲寻求心理安慰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听讲习惯问题,首先针对他听讲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先训练他的专注力,邀请他加入了“班级坐姿群”,他能每天坚持练习3-5分钟坐姿(身体挺直,头摆正,两眼平视前方,左手平放桌面,右手搭左手背,两脚平放地面,与肩同宽。)每天发小视频记录下来,我几乎每天都在群中鼓励他。上课时,由一节课咬很多次,循序渐进变成6次,4次,3次……,当看到他咬手指时,我在前面做一个小动作,手往嘴巴这儿一放,他立马会意不好意思地就把小手拿下来了,这个动作只有我们两个能读懂。坚持三周时间后,他上课能坐住了,手自觉的离嘴巴远远的,结合“五会课堂”的训练,一心想着争夺智慧星,专注力自然增强,听讲注意力集中了,而且举手发言积极了,还能到黑板上讲做法,别人发言时还会用心倾听,大胆质疑、评价,几乎没有闲暇时间去咬手指了。
一天下课后,小郑跑到我跟前伸出双手,开心地告诉我:“老师我长出指甲了,而且已经剪了两次了。”我说:“真了不起,你战胜了自己,老师打心底里为你高兴!为你点赞!”他腼腆的笑了。
从小郑的变化,我受到了启发,这可是这几年来我转变的第4个咬手指甲的孩子,最厉害的一个女孩儿还咬出血呢!看来,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并加以正确引导,会收到神奇的效果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