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市羊口镇杨庄小学

教师园地教师文章

努力让核心素养落地

发布时间:2024-06-06 09:49 栏目:教师文章 发布单位:寿光市羊口镇杨庄小学 点击量:167 【公开】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正式颁布了,这是教育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的具体体现,对促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新修订课程方案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素养导向”,“让核心素养落地”,是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工作重点。

五·一期间,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初读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核心素养的凝练、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组织到学业质量标准的制定,字里行间感受到新课标注重对课程改革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感受到新课标详细、好用,充分感受到对一线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更深感作为教师肩上责任的重大。我边读边与2011版课标对比,在对比中增强认识,加深理解。

一、核心素养表述课程目标,体现课程“以人为本”

课程目标的确定,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集中体现数学课程育人价值,从核心素养视角对课程总目标及学段目标进行表述。现摘录课程总目标如下: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逐步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学生能:

(一)获得适应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我注意到由“社会”改为“未来”,目前国际形势瞬息万变,要着眼于学生能应对未来知识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挑战。)

(二)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探索真实情境所蕴含的关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对数学具有好奇心和未知欲,了解数学的价值,欣赏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质疑问难、自我反思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课程总目标的素养导向,有利于转变那种将知识、技能的获得等同于学生发展的目标取向,引领教学实践及教学评价从核心素养视角来促进和观察学生的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在各学段的具体表现要求有所区分,现将高中、初中、小学各学段的核心素养表现对比如下:

核心素养

高中

初中

小学

数学眼光

数学抽象

抽象能力

符号意识、数感、量感

直观想象

空间观念

几何直观

空间意识

几何直观

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

数学思维

逻辑推理

推理能力

推理意识

数学运算

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

数学语言

数学建模

模型观念

模型意识

数据分析

数据观念

数据意识

应用意识

应用意识

二、课程内容结构化引领“教”与“学”,逐步落实核心素养

新课标以结构化的方式来组织课程内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由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组成。其中数与代数在小学阶段包括“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两个主题。学段之间的内容相互关联,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螺旋上升,构成相对系统的知识结构。摘录如下:

“数与运算”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运算。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数的运算重点在于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数与运算之间有密切的关联。学生经历由数量到数和形成过程,理解和掌握数的概念;经历算理和算法的探索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初步体会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感悟数的运算以及运算之间的关系,体会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数量关系”主要是用符号(包括数)或含有符号的式子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或规律。学生经历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的意义,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模型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

课程内容的一致性、整体性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读了巩子坤,史宁中,张丹的文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新视角:数的概念与运算的一致性》让我对新课标中强调的数概念和运算的一致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与理解。

只有明白了“数”与“运算”的一致性,才可以设计合理的教学设计,带领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知识的一致性与整体性。因此,我们要整体设计和规划教学,在数的认识、数的运算的每一节课中贯彻这一思想,更要在单元学习结束的时候,在所有数的概念与运算结束的时候,进行融会贯通的复习,实现算理贯通、算法统整。今年正好教六年级,即将进入分领域切块复习阶段,要好好学习,加强自身理解,用心设计,争取让学生感悟到“数”与“运算”的一致性,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用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数学、想问题,形成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

在新旧课标的对比阅读中,充分感受到在课程内容结构化设计方面,以核心素养为主线,构建大任务或大主题等以问题解决为目标的课程内容结构,以此作为学习内容整合建构和学习动机激发机制,有效落实“教学评一致性”。同时,深深感受到教师责任的重大,我们要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深化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提炼能建立数学知识间的结构与联系、发挥核心作用的数学概念,由此建构单元学习主题统整下的脉络清晰、条理分明、相关联系的数学知识体系,设计真实的大情境任务,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会不同数学知识之间数学学习方法的一致性和可迁移性,帮助学生学会用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将所学知识和本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提出并解决新问题,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最终让核心素养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上一篇 : 润物细无声| 下一篇 : 老师,我长出指甲了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服务热线:400-1166-112  举报电话:(0531)889286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6-5253099    举报邮箱: sgsdjg@wf.shandong.cn   
Copyright© 2021 shg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7008676号-1    
主办:潍坊市寿光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技术服务支持:武汉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天喻爱书人现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校园开放平台
学校地址: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羊口镇杨庄村     联系邮箱:ykr41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