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第四节是三(2)班的道德与法治,我拿着教本信步走向教室。没到教室门口,我就听见叽叽喳喳的说话声。当时,我心里一沉,不觉脸就放下了。学生很聪明,一看我阴着脸走进教室,马上静下来了,我也不冷不热地上起了课。
一切照常,谈话导入新课——学生初步感知教材内容——重点内容大家互相交流,当课快接近尾声时,一个学生举手,我示意她过来,她俯耳对我说:“老师,刚才你说‘李奶奶’时,王标说‘你奶奶’”。我一听此话,这才明白为什么有一阵轻微的笑声,脸上稍微有点躁热,也有点生气,但我马上调整一下心态后对打“小报告”的学生说:“我知道了,你回到座位上去吧!”我本来不想再理会这件事,因为王标是出名的“调皮大王”,有的老师来上课,他甚至公开捣乱,老师批评他,他软抵硬抗,弄得老师哭笑不得。总之,就是大家常说的“脸皮厚”。可我又一想,既然知道了这件事也不能不了了之。于是,我把王标叫到我身边,故作心平气和地问他:“知道老师为什么叫你来吗?”“不知道”!他面带笑意干脆地说。我没再吭声,沉默了一会儿,他耐不住了,又一次地表白“真的不知道”。我静静看了他一分钟提醒到:“刚才你说没说对老师不尊敬的话?”他连想都没想说:“没有!”我不得不直说,“”他含含糊糊地回答,仍不承认。此时,我不知道从哪儿来的灵感,话峰一转对他说:“孩子,就算你真骂老师一顿,对老师来讲又有什么?老师能掉一根发丝吗?可对你就不同了,你丢掉了一种可贵的品质。”我边说边观察他,他慢慢低下了头。过了一会儿,他抬起头,对我说:“老师,我错了。”他眼里湿润了,我万万没想到,几句短短的话能打动“厚脸皮”的王标,看起来,当老师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时,不管他多调皮,一定能唤起他内心的积极因素,帮助他健康成长。
后记: 面对尴尬的处境,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化干戈为玉帛,最终感动了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教育学生,而不只是一味的批评学生,这才是教育之道。